当前位置:名门修谱网 > 姓氏百科
太叔姓
太叔姓,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太叔姓并不多见,源起皇族姓氏。一是出自姬姓。春秋时期,卫国国君卫文公的第三子名仪,而卫文公是周朝的王族后代。按古时的排序规则,三子应为叔字(古时候,兄弟辈排行次序,老大称伯,老二,三,四分别是仲,叔,季)。因此,仪又称作叔仪。为表示对周室皇族的尊重,他人称呼叔仪时都加个“太”字,即为太叔仪。太叔仪的子孙,以此身份为荣耀,改姓太叔。后来,太叔这个称呼在贵族中流传。凡王公皇室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,都称之为太叔,他们的子孙也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太叔氏。
太叔氏
姬仪(太叔仪)
山东
太叔仪、太叔段
东平郡;东平堂、明鉴堂
待补
得姓始祖
得姓始祖:姬仪(太叔仪) 展开
字辈信息
待补 展开
迁徙分布
迁徙分布 太叔仪的子孙,以此身份为荣耀,改姓太叔。后来,太叔这个称呼在贵族中流传。凡王公皇室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,都称之为太叔,他们的子孙也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太叔氏。二是出自春秋郑庄公之弟段,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,受封于京城,众人称之为京城太叔。他的后代就取太叔两字为姓。太叔氏望出东平郡(在今天山东省东平、泰安一带),这个姓氏到了秦汉以后便逐渐少见。  展开
郡望堂号
郡望堂号 郡望 东平郡:西汉宣帝甘露二年(己巳,公元前52年),改大河郡为东平国。南朝宋改为郡,治所在无盐(今山东东平)。辖七县,包括今山东济宁、东平、汶上、梁山、泰安等地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。北宋朝宣和年间(公元1119~1125年)以郓州为东平府,治所在须城(今山东东平)。明、清两朝为州。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。  堂号 东平堂:以望立堂。 明鉴堂: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,看得远。春秋时期,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,派人与宁喜谈判,要求回国,宁喜答应了他。太叔仪说:“宁先生对待国君,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。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,就不会胜利,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,今天驱逐他,明天答应他回来,摇摆不定。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。”不久后,宁喜果然被杀。人称太叔仪明鉴。太叔氏因号“明鉴堂”。 展开
宗祠通用联
四言通用联 源自卫国; 望出东平。 ——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叔姓源流和郡望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 汉廷良佐; 卫国大夫。 ——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,官至尚书。下联典指春秋时太叔仪,为卫国大夫。 尚书显秩; 西汉储英。 ——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,博学而有节操,官至尚书,为一代良臣。 成周衍派; 卫国名卿。 ——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春秋时卫国大夫太叔仪,为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。 六言通用联 尊居尚书之位; 荣列浚明之邦。 ——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有尚书太叔仪。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太叔权。 七言通用联 东方欲晓迎旭日; 平安无事庆尧天。 ——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太叔复姓望族居住地“东平”二字的嵌字联。 八言通用联 西汉储英,尚书显秩; 成周衍派,卫国名卿。 ——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,博学而有节操,官至尚书,为一代良臣。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太叔仪。卫献公不问国事,整日饮酒、打猎,被大夫孙林父、宁殖驱逐出国。后来,献公又派人找到宁殖(已死)之子宁喜,让他帮助复国,并许诺事成后让他掌大权。宁喜杀了殇公,迎献公回国。太叔仪说:“宁氏父子对待国君,还不如下棋,下棋还要举棋不定,小心谨慎,何况对国君!一定免不了祸。”果然,献公又讨厌宁喜专权,派大夫孙免余杀了宁喜。 展开
姓氏动态